山豐在幼兒園時間很短,大概2、3個月吧,算是臨時過渡一下,就進入小學。所在的小學是長壽縣城關鎮(zhèn)第一小學,簡稱「城一小」,聽這名字好像是縣城最好的小學,但城頭就這麼一所小學,也就是說,城里家家戶戶的孩子都在這個小學。河街有個「城二小」,不知道質(zhì)量如何,後來聽人講,媽媽在那里短暫當過老師,山豐也在那里去過幾天幼兒園,但是,都不在山豐記憶之中。
山豐對小學有幾件事情印象b較深。一是大概在二年級,山豐觀察樓下鄰居家的狗,寫過一篇名為《黑虎》的作文,刊登在長壽當?shù)氐膱蠹埳?,當時長壽剛剛開始試著辦一份類似《重慶日報》本地報,不過是小開本,一星期一期,由縣文化館主辦和向外散發(fā),看上去一點也不氣派正規(guī),所以起了一個相對謙虛的名字《長壽報》。爸爸大張旗鼓地表揚山豐,其實山豐自己覺得很普通的作文,與平常一樣,只是認認真真寫了狗的模樣,與其他狗爭奪骨頭的場景,不太當回事,老師覺得很生動。這事當時學校里b較轟動,好像是學校老師層層挑選後送去文化館的,路上熟人見到也都夸獎,大概潛意識里給了山豐一些鼓勵,讓他覺得寫文章是一件很簡單的事,就是把心里想的,嘴里說的,真實、認真地寫出來就是了,山豐至今還是這樣的觀點。後來,大概四年級,還有一篇描寫老家同齡孩子的作文《賴三》也發(fā)表在《長壽報》。爺爺去世,山豐全家回老家住了一段時間,與「賴三」相識,賴三每天放牛,教山豐騎牛,危險中,也保護了山豐,留下深厚友誼。山豐的自我評價仍然是普通,老師覺得寫出了農(nóng)村的真實生活和孩子之間的真摯友誼。班主任杜老師是語文老師,也常常在班級里,朗讀山豐的作文。所以,小學時,山豐對語文,特別是作文,有了很強的自信,覺得充滿了趣味。至少,每次作文,山豐從沒有應付交差的想法,總是竭盡全力想辦法多寫一些,把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都認認真真寫出來。山豐也被老師批評過,估計也是在二年級,用詞造句,山豐有時要寫上半頁紙,至少四五十字,次數(shù)多了,老師忍不住,提醒山豐不要把造句當作作文。
二是三年級換了一位新的數(shù)學老師,一二年級由班主任杜老師兼任數(shù)學老師。一位剛剛從長壽師范長壽當?shù)氐膸煼吨袑W校畢業(yè)的nV老師,名叫李蘊華,據(jù)說這屆畢業(yè)生是長壽師范多年來最優(yōu)秀的一屆,是從高中畢業(yè)生中招收的學生,以前招的是初中畢業(yè)生。而李老師又是其中最優(yōu)秀的學生之一,李老師好像是重慶市里的人,個子高高,婷婷玉立,頭發(fā)也如她的名字,長發(fā)飄飄,很漂亮,她數(shù)學也確實教得很好??傊截S更喜歡數(shù)學了,數(shù)學成績又進了一大步,特別是在四年級和五年級學習應用題時,山豐在班級里大顯神通,似乎不管多難的題,他都能想出來,有時全班只有他一個人能想出來。山豐也一直擔任數(shù)學課代表。小學畢業(yè)后,初中時,山豐記得在路上遠遠地見到過李老師,但沒有上去打招呼,也沒有專門去看望過她,直到現(xiàn)在,她那時的身貌很清晰地留在山豐的腦海,山豐很感激她,但是山豐的習慣是牢牢記在心里,默默為她祝福,不想有當面說出的尷尬。
三是從上小學起,就填了很多的表格,總有兩項,籍貫和成分,籍貫當然是四川省長壽縣,成分一直不知道是什麼意思,但是父親特別叮囑,「佃中農(nóng)」,一定不能寫錯,也從不解釋什麼是「佃中農(nóng)」,究竟有什麼用。這兩項似乎是印在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兩項特徵。這些知識長大後才知道,籍貫是中國社會自古以來的事物,潛移默化中賦予每個孩子很深的地域和宗族意識。它決定了你是哪里人,從而從小背負那里人的毀譽和責任。成分是新中國的產(chǎn)物,決定了你和你家庭在新中國社會中的地位,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東西,成分差的孩子,b如「地主」、「富農(nóng)」,不能上中學,也不能上大學,更不要說去好的單位,得到提拔重用。成分這一項大概在山豐進入高中後,就廢棄了。而籍貫,始終保留。
山豐小學最好的同學叫應軍,他母親在糧店工作,家住在糧店的樓上,山豐從家走過去就三五分鐘。應軍喜歡給每個人都取同一個綽號,「中寶」,大概就是笨的意思,他的一個鄰居,b山豐和應軍大一歲,姓劉,於是叫他「劉中寶」,應軍經(jīng)常合夥去逗他。應軍成績不好,不過那時跟山豐玩得好的幾乎都是班里成績差的,可能他們b較善於玩,那樣在一起,才是真正的玩。而跟那些成績好的在一起,不能放開玩,又是學習,這樣時刻繃緊的學習,也是受不了的。也可能就是正好家近。班里最威風的g部是中隊長——鍾健。鍾健的爸爸是學校的校長,叫鍾型泰,人如其名,山豐每次見到,都覺得有穩(wěn)如泰山的自然威嚴。大隊長江郁蘭,是全年級的最大g部,實際上基本不管事,夏眏是副中隊長,協(xié)助鍾健,溫柔很多,這三位都是nV同學。聶鑫是教師子弟,有一陣子,常在一起玩,喜歡畫連環(huán)畫《三國演義》中的馬。余同是班長,周伯策很頑皮,Ai打架,成績不好,與應軍要好。鄧祥龍是班主任老師最喜歡點名批評的同學,班主任老師總是說他最辜負父母的付出。佘奇?zhèn)?,被很多同學稱為「假nV」,說話舉止有點nV里nV氣,模樣很丑,山豐從不這樣叫他,有些同情他,離山豐家不遠,實在找不到人玩時,山豐也去找他。山豐每天上學放學路過他家,進去過幾次,一看就很窮,土墻筑的平房,就是那種覺得用手指頭使勁摳,能夠摳出一個洞的土墻,簡陋的木板拼接的門,光線較差,沒有像樣的家俱。當時縣城這種土墻房子已經(jīng)不多,大多數(shù)房子的墻里面都有竹片,好一點的房子是磚墻。不過山豐放學路上見到過好幾次正在筑土建屋,這通常是私人建屋,覺得很有趣,有時停下來看好一陣子,後來中學學孟子的文章,其中有「傅說版筑」,山豐總想起小學時看到的場景。山豐上大學以後,與小學同學聚會過一次,與應軍一起去見過杜老師,後來漸漸沒有了聯(lián)系,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該如何面對他們,和他們說些什麼好。
那時的社會風氣與現(xiàn)在有很大的不同,提倡棍bAng教育孩子,很多小學老師喜歡打人,在教室、辦公室,課堂上,課間休息,不分時間場合,只要生氣了,就拿東西教鞭b較多打?qū)W生。家長對此完全支持,認為是對自家孩子負責的T現(xiàn),家長也常常打孩子,只是輕重不同。記得有一次,周伯策被李老師叫到黑板上做題,完全不著邊際,李老師生氣用教鞭打在臉上,哪知他的鼻子是「沙鼻子」,長壽土話,形容有些孩子一碰就容易出血的鼻子。流了不少鼻血,周伯策眼淚和鼻血一起流,李老師堅持要他完成習題。很多年過去了,成年以後,一直難以原諒李老師,這件事對山豐觸動也很大。山豐一直以為,孩子不懂事,不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,長大后,明白道理了,不但會原諒老師,還會感謝老師,這是他們小時候在學校聽老師說的,在家里聽家長說的,在書本里看到的故事說的。但周伯策的例子,說明不是這樣。山豐後來留心收集他的小學、中學,甚至大學同學的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絕大多數(shù)學生類似周伯策,都Ai戴對自己親切包容的老師,不喜歡過分嚴苛的老師,尤其不能原諒侮辱和打罵過自己的老師。他們認為那些老師打他們,不是宣稱的為他們好,而是出於個人爭名奪利的私心學校根據(jù)各班成績排名考核老師。山豐聽到他們這麼說的時候,要麼正在準備當老師,要麼已經(jīng)當上了老師,從那時起,山豐就決心溫和T諒地對待每一個學生。在山豐老家,老師打?qū)W生的風氣一直延續(xù)到初中,高中基本沒有,但是到了初二、初三,慢慢變成學生和老師對打,甚至學生打老師。因為,這時的學生個頭、T力超過了老師。這是非常惡劣的風氣。